过去几年,共享经济风口正盛。
相比一众大佬加持的共享单车,共享充电宝无异承受了更多争议。
王思聪立下“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”的Flag,俞敏洪说共享充电宝“做不起来”。
在手机续航会更强、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的认知里,人们纷纷嘲笑入局共享充电宝就像49年加入国军。然而,当资本潮退,ofo上千万用户排队退押金时,共享充电宝却能一路坚挺不倒。
不仅悄悄盈了利,还偷偷涨了价。使用费从每小时1-2元涨到每小时3-4元,个别流量大的场景甚至涨到每小时8元。
这一涨价,又搅动了行业的一池春水。
一、从“蹭风口”到“做生意”,回归商业本质
共享经济模式里,低价的背后是企业通过烧钱实现市场扩张。
小电创始人兼CEO唐永波曾公开表示,小电在扩张最快的时期,曾经在一个月里铺了7万到10万台左右的设备,一口气开进20个城市。
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也曾对街电下令,一个月要“烧光”30亿。
不止共享充电宝,像滴滴网约车、摩拜共享单车、美团外卖这些,都是靠前期的疯狂砸钱,跑马圈地抢占市场,靠价格优惠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,教育市场。
等到市场格局基本稳定,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养成,企业才开始考虑盈利的问题,而一般就是“涨价”,补贴减少。
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普遍的做法。
目前,作为共享充电宝的头部企业“三电一兽”(街电、来电、小电、怪兽)已相继宣布实现盈亏平衡和开始赢利。
街电CEO万里称,2018年下半年,共享充电宝经过市场验证实现规模营收,“几家头部企业陆续实现了赢利。”
截止2019年上半年,街电累计用户量已达1.07亿,成为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累计用户量首个突破亿级别平台。
而聚美优品的财报显示:街电去年营收超8亿,营业利润约3700万元。
上亿的用户和头部企业的相继盈利,说明市场教育已经完成,共享充电宝找到了一条相对成功的商业化路径。
赚钱,赚更多的钱,自然就成了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出发点。
某内部人士表示,共享充电宝已从早期莽荒年代,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,行业清晰之后,怎么赚钱自然被摆上了台面。
针对目前市场的涨价情况,街电CEO万里表示:“产品租借的价格与实际市场需求和商家经营情况相关。街电并非是全部机器都涨价,主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,目前仍有机器保持1元/小时。”
因此,此次涨价并非一刀切,而是基于场景不同,价格不同。比如,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,在某医院看到的是4元/30分钟,而在马路对面的商场却可能是2元/小时。
来电科技CMO任牧表示:“整个行业有一个规律,共享充电宝1小时的定价,一般不会超过在这个场景内或离开场景后,可以很方便获取一瓶矿泉水的价格。”
他认为共享充电宝按照具体场景定价,它可以依据场景的特性发挥自己的营收能力。
从“蹭风口”到“做生意”,涨价的共享充电宝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,开始回归商业本质。
二、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
共享充电宝涨价后,不少网友发牢骚:韭菜养熟了,是该收割了。
事实确实如此。
以最高的8元/小时来算,充电7小时就能购买一个价值49元的5000mAh小米充电宝;充电8小时就能购买一个价值59元的10000mAh红米充电宝。
如果图便宜,某多多上充电宝超轻薄款6块钱就可以拼单。
然而即便这样,消费者仍然大概率,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。前脚骂涨价,后脚说不定就用上共享充电宝了。
主要原因有两点。
1. 充电宝是刚需
当今社会,智能手机无处不在。
《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报告》显示:中国人均日花近6小时玩手机。不少人出门,可以忘记钱包但绝不能忘记手机,不带手机出门就像丢了魂一样,浑身不自在。
手机越来越重要,但智能手机实际的续航能力却相当有限。
发布会上各家手机公司都会强调新品续航的提升,比如最近的iPhone11发布会,苹果吹嘘iPhone11续航比iPhone XR多了1小时,iPhone11 Pro增加了4小时。小米9上市后,经“外媒实测”续航比小米8多5小时。
可事实上,智能手机基本都免不了一天一充,无论iPhone或小米。
调查数据显示:每天为智能手机充电一次的用户占39.4%,每天充电2-3次的占比41.6%,每天充电3次以上的为12.8%。
更不要说,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还有50%的电量,就开始出现的“续航焦虑症”。
2. 不要低估当代人的懒惰程度
充电宝是刚需,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带充电宝出门。
智能手机一直在努力干掉用户钱包和钥匙,取代银行卡、取代公交卡、取代身份证、取代钥匙,既然钱包钥匙都不愿意带,谁愿意带个沉甸甸的充电宝呢?
社会及科技的进步,就是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,越来越方便。
外卖、跑腿、扫地机器人、洗碗机、电动牙刷……这些我们越来越熟悉、越来越离不开的关键词,无一不在揭示:这是一个“懒人”时代。
以金钱换时间,或者以时间换金钱。
懒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。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发明者约翰·阿塔那索夫都说:“我太懒了,不喜欢运算,所以就发明了电脑”。
所以,同样的问题:当手机没电时,我们是愿意回家充电,还是愿意就近使用共享充电宝?
是愿意在商场里使用4元/小时的共享充电宝,还是愿意为少花2元钱跑马路对面的小餐馆里充电?
由于使用场景的不同,共享充电宝和移动电源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服务/商品,根据后者的定价判断前者是否具有性价比并不客观。
事实上,对整个移动电源行业而言,共享充电宝纵然打得热闹,但影响仍然极为有限。
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:2018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规模为328亿元,同比增长19%。2018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规模虽然同比增长71.4%,但仅为1.5亿元,至2020年才达到3.3亿元。
由于体量上的较大差距,共享充电宝还并未像共享单车那样对整个行业形成“裹挟”。
移动电源行业里的头部玩家如品胜、紫米(小米移动电源生产商)等,充电宝销量也并没有因为共享充电宝而出现削减。资料显示:截止到2019年1月,紫米生产的小米移动电源销量突破1亿大关。
值得注意的是,紫米还投资了怪兽充电。2017年4月,顺为资本、小米科技、紫米科技、清流资本和高瓴资本参与了“怪兽充电”天使轮融资。这笔融资也意味着紫米正式入局共享充电宝市场。怪兽团队获得了紫米提供的技术和研发支持,在供应链和制造环节,紫米也注入了丰富的资源。
而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另一个主要玩家街电,本身就是海翼股份孵化的创业项目,后者是移动电源和手机配件厂商Anker的母公司,街电早期对外的名称一度为“Anker街电”。
三、机遇和挑战
自2016年至今,共享充电宝行业总体上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。用户数不断攀升,赚钱造血能力越来越强,并在某种程度上提振了公众对共享经济的信心。
盈动资本项建标认为:“共享充电宝是一个能赚到钱、蛮健康的产品,虽然刚介入的市场不大,不过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,市场还远没有饱和。”
共享充电宝未来可期,但危机和挑战也暗中潜伏。下面是个简单总结。
1. 机遇
1)5G来临
随着5G的加速落地,手机的耗电率将是4G的2.5倍,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将会被更加激发,这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看得着的机会。
2)市场潜力巨大
这个分两方面,一个是公共场地渗透率仍待提升,一个是下沉市场面临较多空白。
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数据显示: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公共场所进驻渗透率为31.3%,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未发现共享充电宝设备,是用户未使用过共享充电宝的最大因素。
市场下沉方面,目前共享充电宝铺设的点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,三四五线城市抢占点位的竞争才刚开始。
3)商业变现
目前除了收取租金外,共享充电宝威尼斯人娱乐贵宾厅有效的变现渠道较为单一。广告、数据变现、精准营销等虽然大多还在试验状态,但用户总数高达数亿,想象空间巨大。
数据显示: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.05亿人,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.08亿。
4)国家共享经济方面的政策利好,助力行业发展
2. 挑战
1)盲目自信,割韭菜用力过猛
目前的商业模式是经过验证的,上调价格也确实能够增加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收入。
但如果涨价过猛,或者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跟不上,这无异于饮鸩止渴。毕竟充电宝的价格在那儿摆着,二三十块钱就能买个像样的。
2)商家的利益诉求
起初,共享充电宝作为一种引入客流的手段,入驻商家是免费的。
但随着发展,向商家缴入场费或者直接和商家分成,成为了共享充电宝平台争夺优质商家的通用做法。此次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,不排除有商家的诉求在里面。
数据也显示:2019上半年,商家与共享充电宝品牌合作的主要原因,就是获得共享充电宝利润的分成和与同行竞争者保持一致。
3)恶性竞争
比如价格战、专利战等。
4)充电技术进步
如果充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,比如石墨烯电池的商用以及无线充电的成熟,对共享充电宝的打击无异是毁灭性的。
但这个向来最有争议,也最唬人。
来电通过对电力技术的研究认为,这种情况在5年时间内不会出现。
5年后,谁也说不准——按马云说的,5年后手机都被淘汰了。